查理BAU!

流浪人生的札記

Menu Close

最好的時光

時間繼續不等人的飛逝,上半年因為各種的原因,我和女友見面的時間少了很多。生活上也發生了不大不小的變化,我換了新的工作,地點從幾個地鐵站之遙的觀塘,變成了至少要花四十分鐘才可以到達的西貢。我努力的適應新工作,女友也面對很多新挑戰,我們一起應付生活帶來的考驗。

轉眼間來到六月,是紀念我們在一起的六月。我們過著有對方的日子,原來快四年了。四年不可以說是很短的時間,我換過三份工作,女友也多了一個姨甥女;但四年也不是什麼滄海桑田,現在回想起來,我還記得我和她的相識,以及二人最初的約會,好像不過是長久旅程的其中一小段而已。

秉承著在重要的日子必定光顧高級餐廳的傳統,我們來到了張敬軒當老闆的仙后餐廳。軒仔是女友和我都很欣賞的歌手,他的餐館則是走法式路線,一邊的定位是小酒館 (Bistro),一邊的定位是fine dinning,我們一不懂法式正餐的禮儀,二沒有像樣的衣服,三來我也囊中羞澀,在bistro用餐是明智選擇。 Read more

提早慶祝情人節?

過了2017年,這一篇是2018年的第一次更新,時間已經來到第二個月了。

一月要說忙,也不是真是這麼忙,至少比去年九至十一月那段時間要好得多。可是不知為何我和女友見面的時間卻並不多,女友和朋友去看演唱會,然後還有一堆等著她的工作,所以一月實在是無事可提的月份。至於我自己,手頭上也有些工作,還有補選的提名期,自然也就疏於更新這邊了。

2月的第一個任務,居然是出席前同事的警校畢業禮。我這前同事脾氣古怪,忽冷忽熱,也就我那位好人的女友可以跟他說上幾句話。可是要在寒冷天氣警告生效的上午,在中午前就要到達黃竹坑,只為了他的畢業典禮,一向喜歡女友人好的我,也禁不住要抱怨她人太好了。前同事對只有我們這兩位曾經在同一家公司工作過的人出席,明顯是有點喜出望外,氣氛也變得有點好笑。

其實我們是為了這碗金邊粉才願意早起啊

不過我們當然不盡然是為他而來,千里迢迢其實有一半是為了黃竹坑的青咖喱屋。去年光顧一次之後,始終想再一試這家無論價錢便宜、味道一流而環境卻算是不錯的熟食中心泰式小食店。婉拒了前同事一起吃飯的禮貌邀請 (當然是泰菜比較吸引啦,哈!),我們就火速趕往青咖喱屋填飽肚子了。

Read more

年末從頭開始

九月是這一年的分水嶺,從那時候開始,很多東西都變得不順暢,就是我下半年的寫照。

陪伴我快三十個寒暑的外婆,終究在九月中一個平凡的日子離開了。在這之後的一個多月,我的思緒還不足以讓我可以平靜地帶過這件事,加上我碰巧開始密集地學習駕駛,於是這邊就擱筆了一段時間。

這段日子最累的是不停面對挫折。學習駕駛的時間本來就緊迫,而我一直有的手腳協調的問題,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嚴重,在我學習過程中一直煎熬著我,因為這個原因,我幾乎要否定我童年的成長方式,因為我錯過了很多常人該有的肢體鍛練。與此同時,我的求職過程也一直聽不到佳音,在這樣的考驗下,真的有了懷疑自我的念頭。

在這樣的日子裡就會知道外婆有多重要,以往很多時候,只要遇上不順,即使我不開口,外婆也能察知一二,然後安撫我紊亂的心情,失去了她,就好像失去了一邊的支柱,還好女友盡力支撐了餘下的部分,但是我們各自忙碌著,見面的時間大不如前。

十月硬是擠出一點時間去迪士尼遊玩

Read more

繼續吃吃喝喝看電影

碰巧這星期我和女友家中都有點事要處理,壞消息好像必定接二連三,女友連本來跟好友的晚飯聚會都要取消,上星期的約會也自然而然要泡湯。

不知道是壞消息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壞,還是我們都接受得麻目 — 我希望是前者,反正沒有過多少天生活仍然照常地過,我們還可以想辦法面對難題,至少值得稱慶。然後這個週末,兩個人又好像無數個夏天的週末一樣,看電影,吃美食,最近我都有點想把這裡變成專門做影評和食評的博客了。

話雖如此,這個星期六還是發生了一些回想起來足夠讓我掀起嘴角的傻事,或許我就是擅長記下這些瑣碎小事,這裡才得以在這兩年多一直存在著吧。

女友說耗在家中兩星期,玩遊戲和追劇集成為了唯二的娛樂,所以這一天怎麼也得出來散散心。聽到她這麼說,平日習慣跟她在將軍澳的電影院看電影的我,特意提議去尖沙咀看電影,我想帶她去試試不一樣的餐廳,而不是老是將軍澳屈指可數那幾家食店。

無論賣相還是水準都很優質的Brunch

位於尖東一條小街裡面的Scarlett Cafe & Wine Bar,是我很早以前就想帶女友一試的餐廳。這家工業風裝潢的小店看似毫不起眼,不過它真正出色的地方可不是裝置,而是平凡菜單裡面蘊藏的美味。它們提供的菜色,其實和普通的平民西餐廳別無二致:雞蛋、菌類、魚或肉類、多士,但做出來就是比大型餐廳的味道要好。

Read more

對自己的大獎賞

幾個月前太空館上映了新的天幕電影《夢幻極光》,馬上引起了香港人的注意。這套由日本方面製作的氣象紀錄片,標榜把這個奇妙的自然現象拍得極其優美,加上傳媒的炒作,使香港人紛紛進場觀看。雖然我也很想跟女友去看,卻總是一票難求。

後來知道要差不多一星期前才可以買到票,終於在上週日的中午,我買到了已經剩下不多的週六下午時段的門票。至於晚上的行程,我也一早準備好了,因為我偶爾在網上看到旺角的一家德國酒吧,向客人提供香腸放題,只要付固定的價錢,就可以盡情享用德國香腸,當然,飲品的價錢則是另行計算。這就是我們這一天的晚餐了。

中午填飽肚子後時間尚早,想起之前一直想多買一雙鞋子,就拉著女友在人山人海的尖沙咀商場四處逛。這兩、三年來我有兩種鞋子輪流穿,一雙是Adidas的Stan Smith網球鞋,還是經典的白綠款式,是去年復活節在東京旅行的時候買的。儘管Stan Smith很可能是香港人最常穿的鞋款,以致我的鞋子在街上總是與其他人撞款,我始終喜愛有加,因為它外形簡潔,穿起來輕便舒適,跟牛仔長褲、短褲配搭都相宜,省去很多穿戴的時間,所以這一年來它一直是我最主要的一雙鞋子。

另一雙鞋子是一雙Nike球鞋,也是我上一對的主力服役的鞋子。它已經被我使用了三年之久,本來漂亮醒目的外表,早就變得斑駁。自從我買了Stan Smith之後,有段時間我甚至拿這雙Nike來跑步,或者只有天氣不好、路況惡劣才會穿起它,代替我的Stan Smith去受罪,它自然就變得愈加破爛,也有了多買一雙鞋子的必要。

Read more

渾渾噩噩的七月

從首爾回來已經兩星期了,連同旅行在內那一週的整個七月,都可以說是有點頹廢,中間還要被身體的大小毛病困擾,充滿苦難。

出發前往首爾之前的週末,我們去了電影院看《Spider-Man: Homecoming》,這是第一套製作權回歸Marvel手上的蜘蛛俠電影,活潑而年輕的Peter Parker、由Tony Stark開發的先進蜘蛛戰衣,甚至是漂亮性感的Aunt May,都是這齣電影的賣點。

我們選擇在太古看電影,除了是比較少來這邊之外,我更加想一試之前意外發現的沖繩料理餐廳。沖繩夏天氣候炎熱,除了到處是陽光海灘之外,美食其實也是教人讚嘆不已。因為炎熱之故,沖繩料理以清爽、不飽膩為特點。香港的日本餐廳多不勝數,不過以沖繩食物為主的,恐怕只能在太古這種中產區才找到了。

沖繩特產苦瓜料理

這天我叫了一道豚肉炒苦瓜配白米飯,苦瓜和菠蘿都是沖繩特產,一苦一甜,剛好形成對比。不過煮得好的苦瓜,味道應該是帶甘才對,而且會很清涼,因此特別適合夏天食用。陳奕迅的《苦瓜》說得好,小時候不會喜歡吃苦瓜,要長大後才學會品嚐箇中難以形容的美味,道理就好像啤酒一樣。女友叫的是炒牛肉粒,這裡的牛肉、豚肉當然不如日本的優秀,但與香港其他標榜日式料理的餐廳相比,水準已經不錯。我們還叫了一枝柚子泡盛,混合果汁的酒精飲料,當然不會很濃郁,卻也滿足我倆好酒的本性。

這次的《Spider-Man》就是很典型的青春電影,我們或多或少在年輕的Peter Parker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:滿懷理想卻忽視最基礎的鍛練,容易碰壁卻也從中得到經驗。人長大了,生活千篇一律,就容易忘記當初是如何學習成長,到人生再次遇到挑戰,就會不知所措,甚至裹足不前。我總是遺憾年少時體驗的事物太少,當時只想封閉自己,錯過了很多學習做事、做人的機會,可惜人生不能重來一遍,我不可以做回Peter Parker,也沒有Tony Stark的才華和能力,只願不要像Tony那樣老是捅婁子給別人麻煩,已屬萬幸。

Marvel的電影和其他電影的不同之處,在於會有一些很特別的自嘲式笑點,看著Parker和戰衣的AI Karen的互動,還有美國隊長在Marvel電影宇宙中已經成為戰犯卻依舊出現在不同的視象教材中,可謂笑點連連。兩位女角的選角不錯,也許是近年力求政治正確、白人黑人角色要平衡的關係,兩位女演員都是黑人,表現也可圈可點,跟Parker有霧水情緣的Liz前段出彩,最後卻因爲劇情安排而逐漸暗淡;倒是另一位女角MJ (不是Mary Jane),明明戲份不多,存在感卻超強,令人期待之後她的表現。敵人方面,Michael Keaton讓禿鷹這個平凡父親的角色表現得有血有肉,他不可怕、不想殺人,卻無可選擇地做了壞事,相比同樣身為平凡人,一手挑起英雄內戰的那位Sokovia難民,禿鷹的存在感明顯得多。

吃完這頓炸雞,我就連續發燒好幾天了

在首爾之旅之前,我們特地跑去吃韓式炸雞當晚餐,配上大大杯的梳打酒,非常開懷。我後來慶幸出發前先吃上一次炸雞,因為之後幾天我就反覆不停的發燒、發冷加上喉痛,即使看完醫生也不見效。眼看即將要出發,我表面看上去沒什麼,其實內心焦急得不得了,終於在出發前一晚,帶著高燒跑去看另一位醫生,經過診斷說是細菌感染,必須吃抗生素,幸運的是不影響旅行,而我當天晚上就徹底退燒了,只是炸雞、燒肉、啤酒這些特色韓國美色,我可能完全沒有機會吃到了。

Read more

亂闖音樂會

暑假將會到首爾旅遊,跟四月去台灣的時候一樣,將會跟女友家人一起出遊。經過幾次類似的情況之後,我已經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安排見慣不怪了。

其實兩個月前女友家人就說過想在暑假去一趟旅行,當時女友的阿姨還笑說她的媽媽大概不會去,機會難得,問我要不要加入。那時外婆的病情每天都在變化,加上快要啟程去歐洲,覺得一年出去這麼多次有點過份,所以遺憾地拒絕了。也許是註定要去這趟旅程,在這之後外婆的病穩定了一點,這時他們又再邀請我,我最終還是答應了,不過這次女友的媽媽也一起去,目的地也由原來的泰國變成韓國。

世事就是這麼難料,本來以為六月就結束的工作,居然得以延續到九月,聽說甚至會一直到明年一月;本來以為我媽和我去歐洲玩,長期居港的外婆可以幫忙照顧妹妹,結果她卻在醫院折騰了兩個月。我以為今年大概不會再去旅行了,結果我的旅遊目的地又多了一個。這麼多年以來,我的出遊頻率一直很不平均,小時候一直沒有機會出國,到中三才是人生第一次坐上飛機,直到大學期間,卻一口氣在歐洲待上四個月;出來工作的頭十八個月,接連幹了兩份工作都沒有休假,之後的兩年多卻去了八次旅行共七個地方。尤其是最近這兩年,上半年就去了三次旅行,我在公司給同事們的印象,就是「常去旅行的傢伙」。

Read more

暴雨下的暢飲

從歐洲回來的時候風和日麗,萬萬想不到之後的一週,香港就迎來了今年第一個颱風,還掛起了八號風球,然後就是一整個星期持續的下雨,而且直至如今都沒有要放晴的跡象。

因為預料到會下雨,這天我不敢安排什麼活動。只記得女友在自己出發之前,一直想要去在中環半山的酒吧何蘭正喝酒,甚至已經相約好朋友去光顧,可惜當天酒吧有私人活動,她和朋友撲了個空,於是它就成為了我們這天晚上順理成章的行程了。

中午我們先到天后那邊找吃Brunch的地方,之前女友週末到港大上課,我倆就在這裡發現不少優秀的餐廳,中西美食雲集:中東的Kebab、越南粉麵、潮州打冷、英美西餐…看得我們口水直流,說好要再來品嚐這邊的餐廳。不過今天要來這邊,我是有不祥預感,出門前天已經黑黑的一片,老天爺很明顯沒有因為這天是我們的約會天,而賞面給我們。果不其然,從地鐵站出來,已經嘀嗒嘀嗒的下起大雨來,天后畢竟是個小社區,不像大商場到處都找到躲雨的地方,本來我想打退鼓,乾脆找個商場用餐了事,女友卻覺得既然來到了,倒不如還是按照原計劃前進,於是我們鼓起勇氣踏進密密麻麻的雨水線條中。

Read more

妳給了我寶貴的一千日

在五、六月交替的時刻,我跟我媽飛到歐洲旅行十天,在倫敦看見了大笨鐘,在比利時看到了漂亮的河岸,在荷蘭找到了大風車,可是這些統統都比不上香港的好。

女友一直鼓勵我旅行去遠一點,適逢我也有想飛到歐洲找在那邊唸書的朋友,記起女友說過去歐洲就去十天的約定 (可能連她自己都忘了),我的夏日歐洲之旅就只有這麼長而已。這十天的行程我前後規劃了幾次,既要遷就在歐洲唸書的朋友,又要顧及我的工作,更重要的是六月中會是我和女友一起的紀念日,雖然女友多次強調她不在意,但我又怎麼會在這種日子丟下她呢?

經過最難熬的十天,始終覺得香港除了被一群醜陋的特權階級所把持之外,它本身是無罪的,也還有它值得珍惜的地方,至少,這裡有我最重視的人和事,說著我的母語,我不能找到別的一個地方,可以給予我這種安心和親切的感覺,就好像女友常常問我,為什麼我會愛上她,她有什麼地方這麼好,值得我去愛?對我來說,她是獨一無二的,她是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讓我安心的,她是可以把所有事物都變得美好的存在。

Read more

在風浪中,我們繼續前行

在外婆住院的這半個月裡面,我們的生活又有了很多變化,唯一不變的是,我們依舊為我們的生活而努力,沒有人停下來歇息一會,而我們也沒有歇息的資格。

從廣州回來的一個星期後,我去了另一份民政處的職位面試,之前這種政府的工作面試,全部清一色是一對一單獨面試,這次出乎我和其他面試者的意料之外,採用了分組面試。不過形式上雖然是分組,其實考官還是讓面試者逐一回答,也沒有什麼小組討論,同組的另外幾位應聘者跟自己一樣,都有政府相關的工作經驗,自問表現算是不過不失,既沒有特別突出,也對應該負責的工作表現出基本程度的了解,至於這樣足不足夠我拿到這份工作,就不是我能預計得到的事情了。

因為面試的地點剛好就在女友家附近,她一直遺憾沒能看到整齊穿上西裝的我,這天特地約她早起吃了個飽滿的早餐,算是完了她的心願。自知不是什麼英俊的料子,能夠在女友面前人模人樣,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了。為了這次面試,我還拿了一整天的假期,正好有空替因為要上班而分身不暇的女友,去帶她的小貓Doo拆掉絕育手術的縫線。從女友手上接過她家中的鑰匙,想說這應該是一件輕鬆的差事,面試完畢之後我就回到家中稍息,算好時間差不多才再從家裡出來。

為了帶牠到獸醫診所,可謂扭盡六壬。

Read more

© 2025 查理BAU!. All rights reserved.

Theme by Anders Norén.